早正在旧石器时期,人类即发轫使用火加工、创制器材,而陶器即是此中最迂腐的发觉之一。陶器,是用黏土为要紧质料,加水妥洽后,通过手工或正在陶轮上塑形,再用火经高温(日常800°C支配)烧制,使其具有稳固耐用的特质的人工成品。陶器常睹的用处是饮食、日用容器,亦有人形、动物形等雕像。厥后先民又正在器物外貌用图案或纹饰打扮陶器,联络各地差异的信奉、风尚、本事和审美等成分,从而活着界各地变成了蔚为大观的史前彩陶文明。对付咨询无文字的史前时期纷纭的文明类型和族群,陶器的类型学、年代学和图像学,往往起到至合紧要的效率。陶器的进展最终发作了瓷器(又称磁器)——“火与土”联络第一流的形态。瓷器,是由代替了黏土的瓷石、高岭土、长石、石英石、莫来石等质料制坯,轮廓施有玻璃质釉或彩绘,正在炉窑内源委高温(日常1280℃—1400℃)烧制而成的物器。
正在中邦先秦时候一部特意纪录官营手工业各工种范例和创制工艺的文献《周礼·考工记》中,将与陶器创制合联的工种称为“抟埴之工”,汉郑玄注曰“抟之言拍也;埴,黏土也”,意即以黏土捏制陶器的坯。中邦具有悠远的制陶汗青,更是瓷器的家园。江西省万年县圣人洞遗址出土的陶器碎片,被以为是中邦已知年代最早的陶制器皿,其年代可追溯到距今约20000至19000年,很众陶器碎片上有烧焦的陈迹,证明这些陶器曾用于烹调;湖南省道县的新石器时期早期穴洞遗址玉蟾岩出土的陶器碎片,年代距今约18300至17500年;新石器时期,中邦具有极其畅旺的陶器文明;自商代始,中邦发轫用草木灰(此中含有钾和石灰)行为制釉的一种原料,出产原始青瓷釉成品;战汉时候,铅釉本事渐渐成熟;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候,以单色釉为主的青瓷、白瓷两大瓷系变成,从而为宋代此后瓷器出产一波又一波的顶峰奠定了根源。
只是,咱们对付中邦以外的陶瓷创制汗青仿佛分解不众,学界的合联咨询也较少。为了补充这个学术上的缺憾,即日,“抟埴之工:古代东西文雅互换中的陶瓷艺术”特展正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举办,展出了来自古埃及文雅、两河道域文雅、古代伊朗高原及周边、古印度河文雅、古地中海文雅、中亚、文雅、东亚和东南亚等差异文雅类型的270余件陶瓷类文物——它们悠远的汗青、诡秘的制型、富丽的颜色,无疑改正了许众咱们合于陶瓷汗青的认知,也吸引了许众陶瓷学界的专家和陶瓷喜欢者前来观察。现正在,笔者可以从策展人的视角,指挥大师进入陶瓷特显露场,核心先容古代近东区域的展品,万分是釉陶文物,抚玩陶瓷艺术之美,并透物睹史,摸索古代东西文雅互换中的暗码。
此次展览第一单位展出了古代近东区域近50件从新石器时期到公元前后的陶器和釉陶成品。起码从新石器时期发轫,古代近东区域的美索不达米亚、小亚细亚和埃及,互相的宗教和文明就通过地中海东岸的黎凡分外区彼此连通,互相交汇,文明互换非常蕃昌。数千年的汗青中,众数个民族和政权正在此进展,从而变成众元交融的文雅系统——他们发觉丹青、文字,筑制大型神庙和显示王权的宫殿兴办,进展宗教和设备祭奠轨制。约从公元前7000年发轫,近东区域就涌现了黏土烧制的陶器,除了通例器皿除外,更通行的是创制各类偶像和以动物现象变形的器物。本展中最早的一件古埃及陶器,是涅伽达文明一期(约公元前4000—前3500年)的黑顶陶器(图1)。这是古埃及史前文明时候(又被称为前王朝时候)最典范的一种陶瓷,常睹于祭奠或随葬品,以器身有赤色涂层、器口饰玄色涂层一周、外貌扔光为特点,代外了古埃及当时最高的陶器创制本事。本展的明星文物之一,一件来自黎凡分外区(今叙利亚)的人物像注壶(图2),壶嘴部位坐着人偶,右手放正在头上,似作拍脑袋豁然大悟状,他幽默的张开的大口,成为此件陶器的出水口,非常具有联念力。
古代近东区域发懂得最早的两品种玻璃成品,即硅酸盐人变成品施釉滑石和费昂斯,它们同样是倚赖火的本事。约公元前3千纪中期,埃及或两河道域发作了真正意思上的玻璃。而跟着二氧化硅、釉料和其他非金属材质等适合质料的挖掘,以及抵达需要温度的烧制本事的抬高,釉陶发作了,这与玻璃本事的演进简直是同步的。本展展出了众件古埃及和两河道域的费昂斯成品,如常睹的费昂斯制圣甲虫现象,被用作护身符、礼节印章,也用作葬仪礼器放正在木乃伊的胸口和双耳畔,代外古埃及神话中符号日出、新生和蜕变的凯布利神。古埃及珍藏产自古代阿富汗北部的青金石,是以还使用费昂斯模仿青金石的颜色,由此发作了“埃及蓝”。公元前11世纪支配,中邦的西周一经操纵了费昂斯创制本事,战邦时候,中邦还发懂得与“埃及蓝”异质同构的人制质料“中邦蓝”,二者背后荫藏的东西文雅互换暗码,已然成为方今学界的热门话题。
展览中,众件费昂斯器皿以其雄伟的颜色引人夺目,如古埃登科19王朝(公元前1295—前1189年)的莲纹瓶(图3),制型优雅,外貌为不匀称的绿色,器面涌现出釉面的成效,瓶口至肩部绘三层各异的植物纹,内圈饰荷鲁斯之眼和其他符号,下方打扮着莲花放射状的花瓣和萼片——古埃及人以为莲花符号着循环与再生。又有众件文物显露了两河道域新亚述时候费昂斯成品用处的普遍性,并直接催生了釉陶正在西亚的蕃昌:费昂斯双耳尖底瓶,以硬核成型法制成,工艺与当时的玻璃本事简直齐全相同,颈部和肩部是光滑的弦纹,腹部是周详的海浪纹,团体充裕又众变,因为化学反映,器外涌现绿色和褐色的釉质;费昂斯双耳罐,器身为瓜棱状,每条棱蓝色和褐色瓜代,显露出当时的众色本领;彩釉砖(图4),淡绿色地,四角绘五叶植物,外貌绘白色打扮,穿孔界限刻楔形文字“亚述邦王图库尔提·尼努尔塔的儿子”,可知这是一块与新亚述帝邦邦王亚述巴尼拔二世合联的成品,当用来打扮于富丽堂皇的亚述王宫。
正经意思上来说,古代伊朗高原与古代近东是一体的。因为伊朗高原及胡齐斯坦平原与美索不达米亚自然的相接联系,所以合于古代伊朗的汗青咨询,民众境况下都无法从互相严密的联系中剥摆脱来,文明的对立与交融又是二者互结交流的要紧形态。正在陶器创制上,无论是器形仍然纹饰,伊朗高原仿佛与周边地带仍旧着互动,如汗青悠远的彩陶,器形与纹饰可与同时候近东、中邦出土的彩陶举办较量;各类制型古朴夸大、别出心裁的人形或动物形陶器以及长流器等,正在亚洲中西部区域和中邦皆非常通行。釉陶本事正在伊朗的青铜时期末期一经取得应用,已知釉砖的最早证据,挖掘于古代伊朗中埃兰时候公元前13世纪筑制的乔加赞比尔塔庙上。本展即涌现了众件公元前1千纪的釉砖,将植物、几何、动物、人类和神话人物的图像相联络:此中一件公牛纹彩釉砖,深蓝和浅蓝色釉料自然交融变成底色,以玄色勾画行走中的公牛的样子和肌肉,再以黄色和白色为公牛上色,非常精良(图5);另一件鸟身神人纹彩釉砖,以深蓝色和浅绿色为底,以玄色勾画人物现象,人面为侧面,头上的角向后弯曲,有人类的胳膊和双腿,另有伸张的羽翼和鸟尾,杂沓有致地涂上白色、黄色和蓝色釉料,异彩纷呈。本单位最吸引观众的,是一件彩釉尖底瓶,周身涂蓝色釉,瓶肩涂黄色饰带,其上打扮白色、黄色和蓝色花瓣,代外了公元前1000年最先辈的上釉本事(图6)。
彩釉工艺成为伊朗制陶的一个古代,并正在帕提亚时候抵达高度成熟,比如本展的展品:青绿釉双耳壶,瓶口与把手仿佛希腊式双耳瓶,瓶身为球形,瓶腹上半一面饰乳钉纹,是因袭有模吹制玻璃器的成效;青白釉双耳扁壶,圆形器身,器口、颈部和小耳的上部施青釉,其余为白釉,制型优雅,颜色美不堪收;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青釉众连壶,与中邦汉代涌现的连体壶有殊途同归之妙,器身青绿釉已银化,极有巧思(图7)。
因为受到地中海东岸腓尼基人的影响,古希腊人亦特长创制玻璃,但该本事并没有让他们进展出釉陶工艺。与古希腊人差异的是,公元前后,釉陶本事正在古罗马时候大行其道,日常都是用模具塑形,是埃及托勒密时期的铅釉陶本事传入后影响下的产品,并延续出产直到锡釉陶本事传入,其余,帕提亚繁华的釉陶工艺影响也占领了肯定的成分。偶合的是,亚欧大陆的东方——中邦汉朝,同时也正正在通行这一本事,二者之间是否存正在某种文明意思上的互换,尚有待进一步咨询。
伊朗的釉陶古代平昔被延续,并正在厥后流传到了宇宙的大一面区域。这些釉陶成品,包含器物和用以打扮远大兴办的釉面陶砖,以蓝色、绿色或白色为主色调,又辅以黄和棕等色,因为正在釉料中插手了金属化合物,烧制后即发作晕光的金属薄膜层,使得器外极其奇丽雄伟。独具特质的米奈釉陶,如搪瓷雷同,外貌光亮如金属,颜色饱和度很高(图8)。除了颜色,这些釉陶还以精良的工艺和富丽的纹饰而著称,此中的众彩刻纹陶器,也称“波斯三彩”,正在白地上施加铅的铜绿釉和铁褐釉举办打扮,具有雄伟的视觉成效,与中邦的“唐三彩”有着直接的渊源。
也许从唐朝时,中邦即从古代波斯进口钴蓝矿料以打扮白瓷,至元朝时进展出成熟的青花瓷,青、白二色成为随后数百年中邦瓷器的主流颜色。8—9世纪,阿拉伯人统治下的埃及、叙利亚和伊拉克,一经发觉并通行锡釉陶器,经烧制后常睹特质是白色外貌,颜色、器形和打扮都彰彰受到了唐代白瓷的影响。该本事先是传入摩尔人的西班牙,12世纪涌现于意大利,13世纪又传入欧洲其他各地并被普遍操纵。16至17世纪,荷兰和英邦则成为锡釉陶瓷出产的核心。